滴滴123 发表于 2015-12-14 09:21:37

25年普法路写就山歌6000首 寻乌长宁八旬村民刘富祥故事

  25年普法路,写就山歌6000首
  ——寻乌长宁八旬村民刘富祥故事
  

  刘富祥每天都坚持学习。
 
刘富祥总是闲不住,爱劳动。
  12月8日起,2015年度“江西十大法治人物”20名候选人正式确定。名单里,有一名叫刘富祥的候选人,引起了众网友的关注:他既不是调解员、教导员,也不是律师、法官,更不是法庭庭长、反贪局长……只是寻乌县长宁镇城北村一名普通村民。
  一名普通村民,怎么就成为全省十大法治人物候选人了?当地村民告诉记者:“他可不普通,是我们这儿远近闻名的普法山歌王。”“他一肚子的普法山歌、快板、顺口溜,好多我们也会唱,比如:现在想起学法前,专门赌博唔耕田,又嗜吃来又嗜赌,债台高筑败家园……”
  年过半百学普法
  81岁的刘富祥,有着60多年的党龄,在村里当了30多年的村干部。1987年,他因年纪大了主动从村党支部书记岗位上退下来。可他人老心不老,一心想着为村里人做点事。
  1991年,“二五”普法在全县轰轰烈烈地展开,当时村民的法制观念比较淡薄,赌博、偷盗现象时有发生,刘富祥看在眼里急在心里。针对当时普法形式单调、急需义务普法员的现状,他萌生了发挥自己“山歌王”的特长,通过山歌、快板等形式宣传普法的念头。跟村里一说这事,得到村干部的大力支持。
  编普法山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只读过3年小学的他,不仅遇到了年龄大、眼睛老花、法律知识有限等困难,还要面对家人的反对:既花时间、又花精力,既无实惠,也无报酬。老伴见他每天不是钻进买来的一堆宪法土管法森林法婚姻法计划生育法里编歌词、写“三生”服务简报(“三生”指生产、生活、生意)稿件,就是东跑西跑去宣传法律知识,家里的什么活儿都忘了干,很生气:“老头子,你就别管那么多闲事好不好,要是你偏要干,那我们分家算了。”儿子、儿媳也表示反对,因为遭遇一些村民的白眼:“你家老头子真是多事,人家赌博关他什么事!什么他都要管!”
  “我出生不久,母亲就背着我到处讨饭,家里穷得揭不开锅,没有共产党哪有我刘富祥今天的生活。党需要我搞普法宣传,我就应该干,怎么就错了!何况,作为一个老党员,能看着村民走歪路吗?为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难道不应该吗?”说到动情处,刘富祥不禁眼泛泪花。一席入情入理的话,深深地打动了一家老小。慢慢地,家人变反对为支持,变埋怨为关心,后来,老伴还帮着他出谋划策。
  从零开始的刘富祥,拼命自学。面对专业的法律书籍,他一丝不苟、一字一句地学,逐章逐段地摘抄,遇到难点和不懂的地方,还虚心向专业人士请教。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他从一个法律“门外汉”,变成了一名专业的义务普法宣传员。
  普法山歌超六千
  25年来,刘富祥不怕苦、不怕累,一心扑在义务普法上。
  为了让生硬的法律知识鲜活起来,让乡亲们听得懂、学得会、用得好,刘富祥真是绞尽脑汁、历尽艰辛。不管大雪纷飞的寒冬腊月,还是烈日炎炎的酷暑,他绕田塍、跨水沟、进果山、走屋场、串农户,把各种宣传材料及时送到群众家里、村民手中。
  有一次,在回家的路上,他脑子里构思着一首普法山歌,不知不觉竟走错了路;有一次,他冒着狂风大雨去普法,过水沟时一不小心摔了一跤,跌得头破血流;还有两次,他送宣传材料到农户家中,被人家养的狗咬伤了腿。可他到防疫站打一针狂犬疫苗后,又奔走在宣传普法的路上。
  痴心于普法山歌创作的刘富祥,常常灵感来了,想到一句半句,半夜三更也从床上爬起来,把它记下;还有好多回,正在烧火做饭的他,因为全身心想着普法山歌的事情,唱着唱着,竟然把饭烧焦了!老伴心疼地责怪他:“老头子,别想山歌想疯了!”
  但最让刘富祥欣慰的就是,他的心血没有白费。
  刘富祥善于借助村民身边的真人真事编成山歌,宣传教育群众,使当地群众学有榜样、做有示范。他创作的山歌,朗朗上口,好记易懂,乡亲们都说听了老刘编的山歌,很受启发和教育,许多普法山歌当地群众耳熟能详,成年男女都能哼上几句。20多年来,他创作的普法山歌已经超过6000首, 快板达3000多首。这些山歌,收集于他主创的“三生”服务简报合订本之中。
  他说,最初是单面油印的——“就是送到油印店,用辊子一张一张推出来的”。目前,简报已经出了200多期,其中有很多普法专版。
  邻里纠纷乐找他
  刘富祥不仅将普法山歌、顺口溜,走哪儿编哪儿唱哪儿,还天生一副热心肠。村民之间有矛盾纠纷,他总是乐于挺身而出,充当义务调解员。
  有一次,村民小钟与小骆因果园灌溉问题发生争水纠纷,双方由吵架发展到打架,小骆手拿菜刀扬言要杀死小钟。刘富祥闻讯后,火速赶到现场,及时制止了这场眼看就要发生的血案。事后,他详细了解原委,细心地向双方宣传法律政策。为了平息这场风波,防止矛盾再次发生,刘富祥做出让双方感到惊诧和惭愧的决定:“你们别争了,需要水时,我把我家果园的水放给你们,行不行?” 小钟与小骆深感羞愧,各自让步,握手言和。
  村民小骆有个两岁女孩,很想要个儿子,可妻子小何反对:“不符合生育政策间隔年限,等女儿长大一点再生。”因意见不一,夫妻俩常争吵不休。一天,小何被丈夫骂后,气不过,欲喝农药一死了之!刘富祥得知后,及时赶到小骆家,首先批评了小骆,指出违背计生政策的事不能干,而且沟通方法和态度也不对;随后,表扬了小何学法上心,但用轻生来解决问题太草率。经过他的一番调解,夫妻俩和好如初。
  村里,曾有一个年轻人,有小偷小摸的不良行为。刘富祥得知后,常常上门去和他聊天,苦口婆心地劝他要学好,鼓励他去学一门手艺。这名年轻人被他的热心和真心打动了,去学了摩托车维修,后来,自己开了一家摩托车维修店,自食其力。
  还有一件事,让村民记忆犹新。村里有一名青年小林,因犯盗窃罪被劳教一年。回来后,村民都嫌弃小林,不跟他来往,刘富祥却带着礼品和几本自编的普法山歌去看望他、关心他,小林感动得泪流满面,发誓一定规规矩矩做人。刘富祥教他培育嫁接脐橙苗木的技术,并借给他近千元的启动资金。
  村民们说,20多年来,刘富祥到底帮助过多少村民、依法调解了多少纠纷,谁也算不清。但大家很清楚,随着年纪的增长,他在大家心中的威望也越来越高,他说的话,谁都听得进去,他出面调解的大事小情,总是能够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刘富祥说,只要还能干得动、唱得了,他就要继续做好义务普法,为提高村民的法律意识发挥余热。○房乐春 记者谢东琳 文/图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25年普法路写就山歌6000首 寻乌长宁八旬村民刘富祥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