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范 发表于 2016-7-5 10:49:02

央视《地理中国》栏目播出自然生态专题片《寻乌河畔》

   CCTV-10《地理中国》寻乌河畔https://v.qq.com/x/page/i0310l82z89&auto=0
       在武夷山的余脉,有一个叫寻乌的地方。这里群山拱卫,自古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然而,在寻乌县的群山中,却隐藏着许多造型奇特的建筑。这些建筑规模不等、大小不一,外墙都由砖石砌成,看上去非常坚固。一些规模较大的建筑,还设有碉楼。碉楼四周密布箭孔,防卫森严,在当地,人们把这些奇特的建筑称作巨屋。


      人们都说,这些巨屋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而究竟是谁修建了这些奇特的建筑,却无人知晓,也没有人知道,数百年前,人们为什么在这样一个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的地方,修建这些城堡一般的巨屋。为了解开巨屋背后隐藏的谜团,不久前,《地理·中国》摄制组在 赣南地质调查大队副总工程师陈小勇的带领下,来到寻乌展开调查。

   在考察过程中,记者发现当地人竟然在用橙子来钓鱼,这是闻所未闻的事情。通过查找资料发现,这里出产的脐橙,含糖量达到了12%,是普通脐橙的1.4倍。不止是脐橙,在寻乌,其他农作物也比周边地区产量高,品质好。专家推测,那些巨屋的修筑者来到寻乌,很可能与寻乌适宜农业耕种的自然条件有一定的关联。


   于是考察队对这里的土壤进行采样,带回实验室进行了详细的检测。结果发现,果园中的土壤样本,不仅含有大量的氮磷钾,还含有一种极其稀有的元素,硒。通过更深入的考察,专家发现,正是由于寻乌附近的高山,拥有着富含硒元素的岩石、山中四季常流的清泉,将这些岩石中的硒元素,源源不断地运送到寻乌盆地之中。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最终形成寻乌盆地中,独特的富硒土壤。独特的地形、温暖的气候、丰沛的降水、再加上肥沃的土壤。这些因素,在农耕时代吸引了大批山外的百姓,纷纷迁移至此。他们耕田种地,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为了防备旧时的匪患,也为了家族的凝聚,这些迁入的居民,修建了一座座形如铁桶、防备森严的巨型房屋。它们伫立在山脚之下,见证着寻乌盆地中,日新月异的岁月变迁。

北归雁 发表于 2016-7-5 17:02:10

是不是剪辑人员搞错了、把角背祠堂说成了周田、强烈建议央视修改说词。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央视《地理中国》栏目播出自然生态专题片《寻乌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