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乌微生活

搜索
查看: 44641|回复: 0

[橙乡杂谈]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怎么建?看寻乌试点经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1-28 11:19:42|来自: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1月27日,寻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新闻发布会在赣州召开。寻乌县宣传介绍寻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有关情况。

2019年10月,寻乌县被列入全国第二批5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之一;2020年5月,被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列入全国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重点联系县(市、区)之一。

一年多来,寻乌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对标对表中央关于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部署要求,以江西省推进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试点工作为契机,大力发扬寻乌调查的唯实求真精神,形成“12366”工作思路,即:紧扣“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一个目标,围绕“党建引领、文明实践”两相融合理念,落实“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三问制度,坚持“有平台、有队伍、有资金、有机制、有活动、有成效”六有标准,抓实“学习科学理论、宣讲党的政策、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文化生活、持续移风易俗、创新社会治理”六项重点,创新开展文明实践工作,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巩固了基层执政基础。

1

以科学理论传播为核心

着力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组建队伍“常态讲”。聚焦首要任务,组建“理响寻乌”宣讲团,下设10支宣讲队深入村组屋场、田间地头,常态化开展宣讲。培育“山歌老王”等一批百姓名嘴宣讲队,以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方式开展宣讲。今年以来,共开展宣讲3900多场次,受众15万人次。

融入生活“天天播”。立足山区地广人稀实际,利用村村通广播载体,每天录制习近平总书记最新讲话精神、红色故事等内容,用普通话和客家话“双语”,分早中晚三时段开展“天天播报”,让山区所有群众都能听到党的声音。

创新载体“广泛传”。运用客家山歌、舞蹈等方式编排理论宣传节目340多个,编制《习近平金句》等口袋书5期10万余册,制作一批印有党的创新理论的书签、拼图、魔方等文创产品,互动式开展理论宣讲,推动理论传播通俗化大众化。

2

以红色基因传承为牵引着力促进文明实践走深走实

大力发扬苏区干部好作风。坚持党建引领与文明实践两相融合,突出干部带头,全县2068名党员干部以志愿者身份参与文明实践,开展“志愿服务进万家”活动,在服务群众中架起党和群众的连心桥。

大力弘扬寻乌调查精神。在实践中发扬寻乌调查的唯实求真精神,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贯穿始终,深入开展“阵地建在哪、设置哪些功能、开展什么活动”等文明实践20问,使文明实践全过程都聚焦群众需求,确保了文明实践紧贴实际、紧贴群众。

大力挖掘红色资源。在寻乌调查纪念馆、圳下战斗等红色旧址建设文明实践基地,所、站设立红色广场、红色K歌厅等阵地,将红色元素融入文明实践体系。

3

以阵地资源整合为抓手

着力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建设路径

强化阵地资源整合。按照“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群众最大化”的原则,整合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农家书屋、综治中心等各类基层阵地资源,打造“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社会治理”综合体73个;在布局分散或人口较多的自然村,充分利用闲置校舍、客家祠堂、村史馆、卫生室、产业基地、大树下等场所,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形成一站多点阵地体系。目前,已建成县级中心1个、乡镇所16个、村级站186个、实践点785个,形成“中心、所、站、点”四级阵地体系。

强化功能整合。聚焦儿童、妇女、中青年、老人等不同群体需求,因地制宜优化功能布局,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综合效益。整合完善“四点半”课堂、巾帼小屋、理论讲堂、孝老食堂等功能。推进“学习强国”线下学习室全覆盖,联通县融媒体平台,研发管理信息系统,做到线上资源与线下阵地相融合。

强化队伍整合。县级成立促进中心(正科级),乡镇配备2名专职人员,村级聘用1名文明实践员,负责文明实践的管理运行。县乡村分别建立志愿服务总队、大队、小队,共710支。

4

以服务凝聚群众为根本

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培育践行主流价值聚民心。常态开展“扶德扶智、感恩奋进”教育,引领群众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组织1.3万户家庭开展主题鲜明、内容新颖、形式多样的践行“文明实践宣言”活动,将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百姓生活,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精准志愿服务暖人心。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创设志愿服务项目115个,建立线上点单系统,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万余场次,服务时长超65万小时。

持续深入移风易俗筑同心。常态化开展典型评选,涌现身边好人653名、六星文明家庭4832户、赣南新妇女1631名等。深入推进治赌、治懒、治奢、治不孝、治愚五项治理。设立百姓说事点、文明小院,持续开展屋场会、乡村夜话实践活动,构建了民事民议、民事民管的社会治理新平台,实现在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

5

以体制机制建设为保障

着力实现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常效

完善组织领导机制。成建制地将脱贫攻坚指挥体系运用到文明实践中,3561名帮扶干部落实“挂村包户”责任。建立了“中心周碰头、县委月调度、常委会季听汇报、全委会年审议”机制。

完善所(站)管理机制。制定文明实践所(站)星级管理办法、日常运行管理办法等制度,提升了所站建设、管理规范化水平。

完善志愿服务机制。出台志愿服务体系建设、志愿者礼遇办法、文明实践积分引导、“六必访”等制度,使文明实践有制可依。

完善资金保障机制。建立与文明实践工作任务相匹配的县、乡(镇)级财政投入机制,原则上每村(居)不少于3万,县财政给予50%的奖补;用好现有各类文化惠民项目和资金,整合送电影下乡、送戏下乡、送图书下乡等项目,实现资源共享、效能倍增的目标;鼓励社会投入,联合红十字会、县慈善会,积极发动外出乡贤、爱心人士及企业等进行捐款,筹备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

寻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经验,为后发展、欠发达地区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借鉴。 发布会现场,主持人就大家关心的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1

寻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主要有哪些成效

一是党的基层阵地不断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寻乌党的基层阵地场所由分散转为整合,由行政村延伸到自然村,建成村级站点971个。全县3600多名党员干部在深入乡村开展“三问”和志愿服务中,团结凝聚了群众,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新时代文明实践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党的思想理论,真正做到理论宣传接地气、聚人气、成风气,成功破解了理论政策落地难等诸多问题,有力地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大众化,进一步提高了基层群众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思想和行动认同,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牢牢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有效实现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强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筑同心”的使命任务,筑牢了党在基层的执政基础。

二是群众文化需求更好满足,文明新风尚日益浓厚。坚持以培养时代新人为目标,大力弘扬时代新风,用新时代文明浸润人心,深入开展送电影下乡、广场舞大赛、农民运动会、移风易俗、身边好人评选等活动。230多场次的感恩奋进巡回宣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群众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精神,感党恩的社会氛围日益浓厚。7000余名(户)先进典型,引领了崇德向善的文明风尚。“五项”治理有效抵制了高价彩礼等歪风陋俗,引导群众增强法治意识、落实德治要求、提高自治能力,自觉抵制封建迷信、宗教渗透、宗族势力,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丰富了,“黄赌毒”等各种陋习越来越少了,广大群众素质提高了,邻里关系和睦了,乡风也更加文明了。

三是乡村治理平台得到拓展,社会治理效能不断提升。设立186个百姓说事点、115个文明小院,屋场会、乡村夜话持续开展,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社会治理新平台初步构建。志愿服务精准化、便利化、常态化开展,探索了在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的基层治理新方式。寻乌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信访工作“三无”县,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向好,群众安全感普遍增强。

2

寻乌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有哪些经验启示

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没有现成经验,没有既定模板。寻乌坚持对标对表与探索创新相结合,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在试点工作深化拓展中,初步探索了一些经验做法。

一是实施“一把手”工程、运用好脱贫攻坚组织指挥和作战体系,是健全文明实践中心组织架构的有效策略。建设高效组织指挥体系是推进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保证。寻乌5年多来的脱贫攻坚实践,形成了指挥有序、协调有力、运行高效的组织体系,建立了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指挥作战体系。寻乌在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中,成建制地将脱贫攻坚指挥服务体系运用到新时代文明实践责任落实体系,一方面,参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成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议事协调机构,落实“一把手”工程;另一方面,在文明实践工作中继续实行正科级以上领导挂村(担任“大村长”)、全体干部包户(干部与农户结对帮扶)的工作落实机制,186名领导干部以“大村长”名义统筹调度各村文明实践工作,3582名机关干部以志愿者身份参与文明实践。这种组织架构,不仅可以有力地统筹各方力量、整合各类资源投入到文明实践,还可以高效快速地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参与文明实践,变工作对象为工作力量,形成全民动手、全员参与、全力推进文明实践工作的良好工作格局。

二是发扬寻乌调查精神、将“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贯穿始终,是保证文明实践取得实效长效的有效方法。建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既是为了群众,更要依靠群众,如何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让人人成为文明实践参与者?寻乌在推进试点工作中,大力弘扬寻乌调查精神,建立实施“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制度,聚焦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拟定“阵地建在哪、需设置哪些功能、希望开展什么活动”等文明实践20问,推动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实地调研、群众座谈、入户走访等形式,与群众面对面、心贴心联系沟通,掌握群众所思所盼,确保了文明实践紧贴基层、紧贴群众、紧贴实际,在接地气中聚人气,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解决思想问题,避免“干部干、群众看”,让群众成为文明实践主体力量。

三是加强阵地资源整合、打造“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社会治理”综合体,是建设文明实践中心的有效路径。阵地资源是文明实践的基本依托。寻乌县以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试点工作为抓手,积极探索将现有各级各类资源阵地“激活、整合、下沉、共享”,按照“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功能最大化”的要求,重点在中心村整合党群众服务中心、综治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等资源,重新调整场地布局和功能设置,不搞大拆大建,打造“党群服务+文明实践+社会治理”综合体,最大限度发挥资源的综合使用效益。并按照“就近就便、便民惠民”的原则,在布局分散的自然村,充分利用闲置学校、闲置民房、闲置祠堂等场所,构建一站多点的1+N阵地格局,打造15分钟党群服务和文明实践活动圈,将沉睡资源唤醒,实现变废为宝。

四是坚持化繁为简,推行“讲、做、评”接地气、便操作的实践形式,是确保文明实践常态化、可持续的有效手段。寻乌在推进试点工作中,坚持化繁为简,紧扣“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的目标要求,用好“讲、做、评”三字诀,推行接地气、便操作实践活动形式。突出“讲”,围绕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开来,推行每天广播讲、百姓身边讲、宣讲团定期讲等形式,通过高频次的宣讲覆盖,让理论宣讲融入群众日常生活,使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引领群众自觉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突出“做”,通过把各方资源整合起来,组织志愿者开展一系列的志愿服务活动,重点开展技能培训、法律服务、医疗保健、饮水安全、住房安全、文明风尚等贴近群众需求的活动,让实践活动受欢迎、有实效。突出“评”,着眼把群众组织动员起来,扎实开展身边好人、孝老爱亲示范户、“赣南新妇女”、新六星文明家庭、新乡贤等先进典型,引导和激励群众积极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达到了“用理论宣讲强化思想武装、在活动开展中助力中心工作、以典型创评发动凝聚群众”的工作效果,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有力巩固了基层执政基础。


吃喝玩乐 | 生活资讯

尽在寻乌微生活公众平台

[本内容可在个性签名中修改]


发表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本版积分规则

精选推荐

上个主题 下个主题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客服中心 官方QQ群
联系客服 关注微信 下载APP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